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了《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旨在加强资本监管 、规范业务经营 ,并推动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。《办法》的出台是对《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的修订,以适应市场风险管理的新要求和银行业务实践的发展。
修订背景市场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之一。《指引》自发布实施20年以来,对商业银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、转变经营机制、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。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和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资本办法》)的实施 ,有必要对《指引》进行完善,以适应市场风险内涵 、治理架构、管理流程和工具等方面的新变化。
《办法》主要内容《办法》共五章四十三条,主要内容包括:
1. 明确市场风险定义,厘清《办法》适用范围 ,不再包括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相关内容,加强与《资本办法》《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》等制度的衔接。
2. 强调完善市场风险治理架构,明确董事会、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 ,界定三道防线的具体范围和职责,强调银行在集团并表层面加强市场风险管理。
3. 细化市场风险管理要求,要求银行对市场风险进行全流程管理 ,细化风险识别、计量 、监测、控制和报告要求 。完善内部模型定义以及模型管理、压力测试要求,匹配当前市场风险计量框架和管理实践。
《办法》实施对市场的影响《办法》的实施将对市场产生以下影响:
1. 有利于银行更清晰地理解市场风险与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关系,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管理意识 ,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。
2. 有利于银行进一步优化市场风险治理架构和政策程序,完善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体系,夯实数据系统基础 ,强化内部控制和审计,提升市场风险管理精细化程度 。
3. 有利于银行将《资本办法》的实施与市场风险管理紧密结合,做好内部模型验证与有效性监控。
本文编选自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”官网,FOREXBNB编辑:蒋远华。